发布日期:2025-03-19 22:22 点击次数:195
3月16日炒股配资介绍入配资,南一鹏的经纪人徐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与90岁演员牛犇的合影,并透露了这位“影坛长青树”的近况。尽管牛犇的头发已经全白,但他依旧保持着熟悉的面容,似乎未曾改变。更让人敬佩的是,他那乐观、豁达、接地气的生活态度。
牛犇目前住在上海浦东的一所养老公寓,穿着简单的羽绒服和牛仔裤,虽然头发花白,但依然精神焕发。公寓里摆满了茶叶和书籍,他与徐茹谈得津津有味,完全不像是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。
在他的住所,墙壁和柜子上摆放着各种奖杯和证书,这些都是他在演艺道路上辛勤付出的见证。尤其是2017年获得的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,这无疑是电影行业对他杰出贡献的最高荣誉;而2023年获得的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”奖,更是社会各界对他一生无私奉献艺术事业的高度认可。
展开剩余85%徐茹透露,四年前她便与牛犇老师约好见面,但由于疫情和工作繁忙等原因,直到近日才得以相聚,实属不易。乐观的牛犇老师还向她传授写作技巧,教导她关注细节,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她,人物塑造要靠细节。
牛犇一直住在养老公寓,他指着门口他人送来的轮椅,幽默地说自己一直没用上,身体很硬朗。他还提到,有人送给他一块墓地,说是为他去世后准备的,他笑着说:“等到现在都没死。”
中国电影人的接力传承,牛犇拿出了自己一直珍藏的影集,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说:“这是唯一还活着的人。”致敬已故的影人之时,不禁让人感慨万千,生命的无常令人动容。
牛犇不仅睿智、乐观、豁达,还非常亲切接地气。他滔滔不绝地分享着自己对电影事业的热爱,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与敬意。尽管岁月流逝,他对电影的忠诚与热爱依然深沉,并未减少,反而愈加醇厚,让人由衷敬佩。
回首往事,牛犇曾与谢晋等著名导演合作,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;与白杨、仲星火等老一辈演员切磋演技。在时间的流逝中,那些熟悉的身影一个个离开了他,而如今,牛犇依然坚守在电影行业,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中不可替代的“活化石”,亲眼见证了电影行业的起伏变化。
如今,这位年逾九旬的老艺术家,依然腰杆挺直,眼中透着精气神,举手投足间透着岁月的从容与淡定。他与人交谈时,那种老艺术家的独特魅力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。
牛犇,原名张学景,1935年出生于天津,1946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。年仅11岁的他,在沈浮导演的选拔下,参演了抗日影片《圣城记》,初次站在镜头前的他,虽带着孩子的青涩,但天赋已显现。自此,他开启了七十多年的电影生涯。
牛犇这个名字由导演谢添为他所取,寓意“三牛奔腾”,希望他未来能像奔腾的牛群一样勇往直前,开创无尽的可能。
纵观牛犇的演艺生涯,他见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国电影的几个关键发展阶段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他参演了经典影片《龙须沟》,用细腻的表演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;在改革开放后,他凭借在《牧马人》中的真实演技,塑造了感人的配角形象,触动了观众的心;进入新世纪后,他在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中的表演再次展现了他对祖国深厚的感情。七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,牛犇参演了超过200部影片,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。
尽管他大多时候演的是配角,但他始终坚信:“没有小角色,只有不够优秀的演员。”无论戏份多少,他都会全身心投入,把自己对表演的热爱融入每一个细节,用精湛的演技让角色活灵活现。
牛犇的演艺生涯不仅仅是个人追求梦想的历程,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映照着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。他通过自己精湛的表演,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,带给观众深刻的情感共鸣。
牛犇与妻子王惠玲因为乒乓球结缘,携手一生,感情深厚。他们育有两子,大儿子随父姓张,小儿子随母姓王,这一决定体现了他对妻子的尊重。2019年,王惠玲因病去世,这对牛犇打击极大,他一度陷入深深的悲痛。妻子去世后,牛犇选择住进了养老院。
现在,牛犇住在养老公寓里,闲暇时,他喜欢钓鱼,享受大自然的宁静;他还热衷摄影,总是带着相机,捕捉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。他也乐于与年轻演员分享自己的经验,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。他常常说:“再长的路,只要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走,最终都会到达;再远的路,不迈步走,永远也无法到达。”他用自己的行动,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,激励他们勇敢前行。
牛犇,这位屹立中国电影界的“常青树”,用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精神。他不仅是中国电影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电影艺术的传承者与发扬者。
衷心祝愿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,长命百岁。
发布于:山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