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潘玉良并称“双玉”——在唐蕴玉的画里,来一场春游

专业配资网-专业配资操盘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专业配资网-专业配资操盘 > 专业配资网 > 与潘玉良并称“双玉”——在唐蕴玉的画里,来一场春游
与潘玉良并称“双玉”——在唐蕴玉的画里,来一场春游
发布日期:2024-04-26 02:42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春天,去看唐蕴玉的画展,是最适合不过的。

碧柳轻拂,嫣红满原。走进这个4月的槐轩,春色扑面而来。

只不过,这些“春色”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,是画家彼时四处游历的记录。

你或许不熟悉画家唐蕴玉的名字,但你大约知道与她相交的人——柳亚子为她的画题诗,常玉为她画像,何香凝为她证婚,潘玉良与她并称“双玉”。她是民国第一代女艺术家,上世纪20年代就学艺于日本和法国。她曾在潮流的中心。

在潮流的中心

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。

20世纪初,中国画坛掀起一股“洋画”风潮。一批留洋画家学习、引进西方油画,并做出本土化创造。刘海粟、徐悲鸿、林风眠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
唐蕴玉正是在这一时期学画和进入画坛的。她1906年出生于江苏吴江,从小爱画;14岁从上海神州女学美术科毕业,便留在上海任教。而上海正是洋画运动的发端和兴盛之地。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西洋画时,她还曾和刘海粟等带领百余学生去杭州西湖写生。

唐蕴玉(1906-1992)

与唐蕴玉同一时期,涌现出一批女性画家,包括潘玉良、蔡威廉、关紫兰、方君璧、孙多慈等。这些女性引领风气之先,也常常出现在那一时期的女性和艺术杂志中。《妇女》杂志曾推出画坛的“四朵金花”,便是唐蕴玉、方君璧、蔡威廉和潘玉良。

唐蕴玉在画坛上也很活跃。她和潘玉良都是艺术社团艺苑绘画研究所(简称艺苑)的成员。艺苑是非盈利性的绘画学术机构,教授西洋画,也容纳一般画家自由创作,在上海西画界拥有良好的声誉。后来,唐蕴玉等人还发起上海艺术学会,编辑出版《上海艺术月刊》。

洋画运动的引领者,多留学日本和欧洲。起初,不少留学生转道日本学习西方艺术。日本的西洋画由法国舶来,先是流行印象派,之后又引入现代派。到了上世纪20年代,前往欧洲攻读西洋美术的人多了起来。欧洲是现代派的大本营,也是学院派的传承重地,其中心在巴黎。而唐蕴玉是当时少有的同时拥有日、法两国学艺经验的女性画家。

唐蕴玉 《古城外》

37.5cm x28.5cm

水彩纸本 镜心

1957

1926年和1927年,唐蕴玉两赴日本:前一次是作为江苏省特派赴日考察艺术教育委员东渡,后一次则是随柳亚子一家同行。

唐蕴玉和柳亚子夫人的妹妹郑光颖是好朋友,因此自幼便认识柳亚子夫妇,“常以阿哥阿姊称之”。柳亚子也常为唐蕴玉的画题词。1927年,柳亚子带着夫人、两个女儿以及郑光颖东渡日本,唐蕴玉随行。在这次行程中,唐蕴玉向画家桥本关雪、石井柏亭、满谷国四郎学习,她的作品还入选了东京展览会。也是在这次行程中,唐蕴玉与留学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的郑揆一结识并相恋。

1930年1月《良友》杂志刊登了唐蕴玉前往法国的消息。这一年,唐蕴玉与郑揆一由上海出发,途经香港、西贡(今胡志明市)、新加坡等地,沿苏伊士运河到达开罗,乘骆驼观览金字塔,又横渡地中海,从马赛港登陆。

唐蕴玉 《颐和园》

26.5cm x38cm

水彩纸本 镜心

1955

刚到巴黎时,唐蕴玉每天去卢浮宫临画,中午吃点面包,晚上又去画室学速写,很快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。她学习正统油画,也在新派画家的画室进修,作品曾参加法国春秋两季的美术展览会。

同一时期,郑揆一在巴黎大学历史系读博士。1931年,唐蕴玉与郑揆一成婚,证婚人是何香凝。夫妇二人在欧洲生活近8年。每年暑假,他们便同赴欧洲各国,参观美术馆,所经之地包括比利时、荷兰、英国、德国、瑞士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。

云影与波光

此次槐轩展出的,均是唐蕴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水彩作品。1938年,唐蕴玉夫妇回国,落脚香港,又在1940年回到上海。唐蕴玉先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,1949年后又在上海多所中学任教。每逢寒暑假,她便外出旅游写生——北京、西安、成都、桂林、广西、湖南等地都有她的足迹。

于是,在这场画展中,我们跟着唐蕴玉远游,穿过北海公园层叠的红墙,远眺华山的西峰和棋亭,漫步西安的老街,放舟于湖上,赏翠华之春。

唐蕴玉 《北海公园》

38cm x29cm

水彩纸本 镜心

1955

唐蕴玉喜欢梵高、塞尚。她的写生作品整体淳朴写实,细节处又可以看出印象派的影响,云影、波光、花木都幻化成浓淡深浅不一的色块与条带,记录着画家一时一刻的观感。

风景画和人像是唐蕴玉的专长,也是她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。1929年,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举行。唐蕴玉有5幅作品入选,其中《苏州之街》还被制成明信片发行。有参观者评论称,都市景色是当时少有画家涉足的题材,《苏州之街》用色沉郁,极能代表历史的伟大。

1947年,唐蕴玉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厅还举办过一次油画展,作品有百件之多,分为风景、静物、肖像、人体、名画临描以及速写等类,尤以风景画居多。有报上的文章记录,“其色泽暗淡均匀,光线配合调和,尤以其精工细素远非一般油画家所能企及……色彩尤重幻想……”而那次画展图录所用的封面,是常玉1930年在巴黎为唐蕴玉所做的画像。简洁的线条、现代的手法,勾勒出唐蕴玉摩登的气质。

唐蕴玉 《实习工厂》

29cm x37.5cm

水彩纸本 镜心

1956

户外写生同样是唐蕴玉所喜爱的,她留法时就常在户外创作。那时,她已经生下长女郑方黎、长子郑光宪。在儿女的回忆里,唐蕴玉的手袋里总是装着画册和画笔,看到美好的景色就画下来。全家外出旅游时,她一定要带上自己小小的油画箱;周末去巴黎郊外,她也要带上画架、画板、画笔及一张折椅。家人游玩,她就静静坐在自己选择的风景处,全神贯注地绘画。郑方黎觉得,那是母亲最开心、最满足的时刻。

唐玉蕴自己也说,她“渐经陶冶,觉着绘画的兴趣比什么都纯洁,能够把一切的烦恼消除,因此在画画的当儿,无论什么事都不愿意去干了”。

柔且韧

槐轩为唐蕴玉举办的这场展览名为《寸感》,得名自唐蕴玉自己的一篇文章。她写道:“画的成功,当然以取材、色调、结构为根本,我尤感觉到绘画的色调,可以表示各人的个性。……我……在无形中常喜用冷色的……这也是表示我个性的趋向罢了,至于其他画家,都有各人的生命存在里面。”

如唐蕴玉所言,她自己的画作,无不用色淡雅,显出宁静、淡泊的气质。当年的《妇女》杂志评价她,“性极和顺”。

不过,这句评价只说对了一半——和顺不是她的全部。唐玉蕴的一生随时代颠簸。她经历过战乱动荡,大部分作品既失之于日军占领香港,又毁之于十年浩劫;她体会过人生的高光与低谷,年轻时备受关注,后半生逐渐沉寂。承受苦痛,她显露出性格的另一面。

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,唐蕴玉擅长的画风不再与时代氛围相符,她的艺术活动与油画创作逐渐减少,直至淡出公众视野。但她仍尽可能作画,坚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描摹风景。岁月静好的画面背后,是长久的忍耐,是不愿放弃理想的坚韧,以及对绘画的赤忱。

唐蕴玉 《街道一角》

19.5cm x38cm

水彩纸本 镜心

20世纪50年代

1980年,唐蕴玉和家人移居美国。尽管年事已高,她对绘画的热情不减,专攻起人像、花卉。她坐公共汽车去肖像班作画,甚至不慎大腿骨折,打上钢钉,也坚持去画室。她还加入美国南加州美协,并参加一些小型画展。后来,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,也仍在家作画,直到患癌化疗。

1992年,唐蕴玉去世前两天,她的次子郑光宙送来一束花。次女郑伊文问唐蕴玉,想画吗?唐玉蕴说,要。几分钟,她就画好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张画。笔触潦草但有力,生机尽显。

回到眼前这场展览,展览的海报恰与艺术家的品格相映。海报上唯有一片柳枝,取自唐蕴玉的画作《古城外》。古城之外,被风吹起的柳枝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一半。唐蕴玉就如这柳枝——柔,也韧。由此生发出的感染力,不锋利,却绵长;融在画作中,在又一个春天,生发滋长。

文|朱东君

编辑|史祎

供图|槐轩



上一篇:进入暖4月,少吃鸡肉和牛肉,多吃这3种肉,腿脚有劲,精神头足
下一篇:传江苏吴中童颜针定价2万一针 回应称尚未确定最终售价

Powered by 专业配资网-专业配资操盘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365建站 © 2014-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